一家之言:海港申花输球尴尬,亚冠改制或成鸡肋。

2025-03-25 14:48:00

近期,中超联赛的冠、亚军队伍上海海港和申花,均遭遇了亚冠赛场的客场大败,惨遭淘汰。这一结果引来了不少球迷的批评,他们认为“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现象再次上演。从上海媒体的角度来看,这两支队伍能够从瑞士轮新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

竞技体育的层面,中超球队的实力和财力确实难以与欧洲豪门相提并论。要求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为国争光”是不现实的。除了国家队的赛事,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并不等同于为国争光。踢得好与不好,技术分被其他联赛赶上,这些起起伏伏的主体都是中超。而中超作为一个商业单元,与意甲、德甲、西甲等联赛并无本质区别。

现在的亚冠已经取消了外援限制,有钱就可以组建全外援首发。然而,这样的阵容与中国新质生产力企业汇聚全球贤才的产出是两码事。虚荣心作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会带来巨大的浪费。中超俱乐部无缘亚冠精英联赛八强,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从商业角度来看,亚冠是个消耗巨大的赛事,对于中超球队来说可谓是冷暖自知。参加亚冠是亚足联抓取各会员联赛领先者参与其商业赛事的商业行为,各队是被动性参加的。从经济层面考虑,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的收入相较于其巨大的开支只是冰山一角。与国际米兰等欧洲豪门相比,进入欧冠八强所能获得的奖金和支出之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人才储备层面,中国具备能力和水平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加上年龄、伤病等综合因素,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现实情况是,日韩的替补队员就能与我们顶级球队的首发队员一较高下。因此,对于一个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而言,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需要管理层和真球迷共同思考的问题。

对于商业体而言,只要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无须理会那些执着于“在亚冠为国争光”的片面要求。如今的亚冠名额减少或许对中超来说是个解脱。因为现在的亚冠并非曾经的黄金机会,或许只是一件“鸡屁股”。

如今的中超联赛现状也颇为尴尬。每赛季前的“资质认证”——“欠薪大览”就是当下中超最客观直白的现状。大概至少一半的中超俱乐部只是为了谋求生存而战,“联赛保级及杯赛单轮游”就是他们的生存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同理心的球迷应当明白——内行的优秀难道不比外战的虚名来得更实际吗?现在的中超有能力去“外战”吗?

总的来说,面对全新的亚冠改制,中超球队或许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策略。不要再被虚荣心驱使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应该专注于自身的实力提升和长远发展。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技体育中立足。